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

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

写作是一种施展影响力最重要的载体。而写作作为一门武功,门派林立,在描述不同的题材时,用的方法也不同。在《刘润的 5 分钟商学院》中,提出了专栏写作能力的三大心法:价值感、结构感和对象感。我认为这是针对叙述性文章解释一个事物、阐述一个概念的最好方法。

价值感

首先,专栏文章可分为 3 类: WHAT(是什么),WHY(为什么),HOW(怎么做)。

  • 写 WHAT 类文章相对最容易,就是解释概念;
  • 写 WHY 类文章要难不少,需要联系动机:我为什么要理解这个概念;
  • 写 HOW 类文章相对最难,实际应用:到底应该怎么做,才能利用这个概念,并因此获益。

WHY,比 WHAT 有价值感;HOW,比 WHY 有价值感。写作之前,你要想清楚,你打算让你的读者,带着 WHAT 离开,还是带着 WHY 离开,还是带着 HOW 离开。你是不是真的打算付出数倍的努力,死磕自己,提供最难的 HOW 的价值。

结构感

一个不克制自己表达欲的人,写不好专栏。为什么?因为写作的内核,时关注对方怎么看,而不是自己怎么写。优秀的文章,是读者的盛宴,而不是表达欲的满足。愿意压制自己“痛快淋漓式的表达”。用结构感这把手术刀,把文字切割到让对方“醍醐灌顶式的理解”,才是好的写作者。而我学到的最好的写作结构,就是起承转合五步法

起承转合五步法

1. 场景导入

不要使用“刘备”、“奥巴马”开场,因为离你太远。好的开场应该是:最近工作越来越吃力,像退却,但孩子在读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;你的衣服已经很便宜了,可客户就是说贵不肯买。

发生在你身边的事,最容易有导入感,这就是“场景导入”,为了请求你给我 30 秒,继续讲下去。

2. 打破认知

在这个场景下,应该怎么办?

这么办吗?不对;

那么办吗?也不对。

都不对,这就是“打破认知”,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:哦?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?你可能会再慷慨地给我 2 分钟,让我慢慢阐述。

3. 解释原因,核心逻辑

终于要讲核心逻辑了,但是,不能光讲道理,读者不爱听。要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大案例,带出逻辑。你可以讲二战的时候,盟军和德军的故事,最后提炼:这就是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
读者会打破砂锅问到底,我们就要用不可辩驳的事实,翔实的数据材料,深刻洞察的见解,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,写到读者叹服为止。

这两分钟,一定要寓教于乐,伺候读者,让你龙颜大悦:太享受了,而且太对了。再给你 2 分钟,你接着说。

4. 给出建议,举一反三

不知不觉,我们已经把 WHY 和 WHAT 讲完了,下面就是最难,但最有用的 HOW 了。我应该如何避免幸存者偏差呢?第一点、第二点、第三点;我应该如何利用幸存者偏差呢?第一点、第二点、第三点。读者,这时候就可以带着巨大的价值离开了......但是,还没完。

5. 回顾总结

你看了上面这么多内容,太辛苦了,我再用 30 秒,帮您回顾总结一下要点吧?然后,我努力把所有关键点,用一两句话讲清楚,重新强化概念,提炼金句,帮助你把概念,存放在大脑中最适合的地方。

做个挂钟是不够的。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,才是对读者的尊重。

这就是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,每一步都能引导读者的思想,能非常精准地揣摩读者如何思考。

提问,回答;再帮他问出来,接着再回答;再问出来,接着再回答......

结果就是,他读完文章后感觉畅快淋漓,直拍大腿:过瘾,真过瘾!

对象感

写作相对于直接对话,损失了现场感。为了还原现场感、传递情绪,写作者有个重要的心法:对象感。你想象自己不是在对着电脑,而是在与每一个具体的“你”,面对面交谈。

怎么做?

克制使用“大家”这个词,而是尽量使用“你”,营造对象感。比如:“我想请问你”、“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”。

除了用“你”之外,用词还需要适当口语化。比如“好了,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”。这个“好了”,就是口语化表达。会让“你”觉得,我是在和你交谈,而不是对着镜子演讲。

这就是对象感。

用词精准

写出好文章的最后一点,就是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,改、短、准。

把没有价值、没有知识含量的用词删掉。试试把长句改成短句,把长段落改成短段落,非常有助于读者能认知、理解、接受你的观点。

总结

写作,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巨匠,而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,并获得巨大的接受度。

但作为一种商业沟通的工具,写作的门派非常多,今天分享的是写作的三大心法:价值感、结构感、对象感。用价值感死磕自己,用结构感切割文字,用对象感伺候读者。

用三千尺瀑布的逻辑是能征服读者;用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写服读者;用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服务读者。

评论